鈉離子為身體必須攝取的礦物質之一,其主要來源是食鹽-氯化鈉,從以前就提到開門七件事:柴、米、油、鹽、醬、醋、茶,其中鹽與醬都含有鈉離子。

    鹽不僅是重要的調味品,也是維持人體正常發育不可缺少的物質,最主要作用是保持細胞外液滲透壓和容量的重要成分(extracellular fluid),是維持等離子體(plasma)含量的關鍵元素,確保足夠的人體組織灌注和正常細胞新陳代謝,更是影響與維持血壓的重要因子,更參與胃酸的形成,促使消化液的分泌,能增進食慾;同時,還保證胃蛋白酶作用所必需的酸鹼度,維持機體內酸鹼度的平衡,和體液的正常循環。

    在以前鹽是相當昂貴的調味品,那時農業為主,多以勞力換取報酬生活,沿海居民取得鹽並不困難,但內陸地方不靠海,所以便有鹽比金貴的亂象,這時便由當政者出面,將鹽納為國有經營的項目,杜絕私鹽禁止哄抬價格亂象,直到現今交通便利,鹽已不是那麼金貴的東西,而且人們也進入了工業、科技的時代,已不須依靠勞力來工作,流汗的的比例相對下降。

    這也引發了相關的問題,以前工作揮汗如雨,為了補充流汗所失去的鹽份,所以口味上都較偏重鹹;現在大部分工作不似從前會大量流汗,但口味上若還是照以前使用的鹽量,那就會引發心臟血管、腎臟方面的疾病,所以近年來都強調清淡飲食少油、少鹽,這個觀念是正確的,但也有一些人奉行得太過徹底,幾乎是無鹽飲食。

舉個各案:

    60多歲的老太太因害怕媒體報導,攝取過多食鹽會容易發生心臟血管病變,而執行幾乎堅持無鹽飲食,實行幾個月後出現頭暈噁心,隨後出現肌肉發生痙攣、會伴有耳暈目眩、噁心和易於疲憊的現象,經過家人緊急送醫,抽血發現患者患有罕見的低血鈉症。

    低血鈉症會出現:夜晚感到肌肉抽筋往往是缺鹽的徵兆,在流汗和排泄的時候,一部分鹽會隨著汗液和尿液一起排出體外,接下來發生食欲不振、四肢無力、眩暈等現象;嚴重時還會出現厭食、噁心、嘔吐、心率加速、脈搏細弱、肌肉痙攣、視力模糊、反射減弱等症狀,伴隨著當身體缺乏鈉離子時,身體就會從骨骼中取得,而使骨質疏鬆。

    伴隨著當身體缺乏鈉離子時,甚至會引發癌症的萌芽,因為鹽的攝入量不足,酸就會在部分細胞中聚積,細胞中的酸度含量過高,就會損害DNA的結構;缺鹽是骨質疏鬆症的起因之一,血液中必須保證有一定量的鹽分,如果鹽分不足,就會從骨骼中汲取;夜晚感到肌肉抽筋往往是缺鹽的徵兆,在流汗和排泄的時候,一部分鹽會隨著汗液和尿液一起排出體外;眩暈和昏厥可能也是因為身體缺水少鹽。我們就來看每日應攝取的鈉含量:衛生署建議民眾一天的鈉攝取量2400 毫克,約相當於6 鹽,與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同步。

    適量的攝取不要過猶不及,是對任何事養生的秘訣,還有有些人選擇低鈉鹽,但也是將鈉鹽改成鉀鹽,建議還是先諮詢醫師後,在決定飲食方針,因為影響部分藥品的功效,反而成為身體的負擔。

arrow
arrow

    冰知識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